10月10日是我國的自救互救日,10月10日舉行醫院急診科的醫務人員為公眾科普徒手心肺復蘇、解除氣道異物梗阻、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與知識,提高大眾自救互救率,預防意外傷病的死亡率,減少意外傷病的傷殘率。據統計我國掌握并能運用心肺復蘇的人占比不足百分之1
每年奪走我國數十萬人性命的心源性猝死,在我國的醫院外搶救成功率僅1%;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能夠掌握并運用心肺復蘇術的只有1000萬人,不足1%。而在法國等心肺復蘇開展比較成熟的國家,國民的心肺復蘇掌握率達到40%,當地心源性猝死的院外搶救成功率也介于10%-12%之間。
此次互救日的主題為"識別‘圍猝死’,預防公眾心跳驟停"。猝死是有頭有尾的發展過程,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但也有半數以上在發生前兩周出現了明確的表現。
在先兆期,患者自覺身體和心理負荷過重,有前趨先兆癥狀,身體還能代償,通常會表現為:胸悶、胸痛,一過性意識喪失、暈厥;情緒焦慮、失眠;外界誘因導致的不能睡眠;生活方式誘因導致的強大心理壓力等。陳曉輝提醒道,如果發現以上不適,就必須主動作為,并且需請求親朋好友的幫忙,積極進行醫療干預。
一旦進入了"進展期",病情將變為長時間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如果迅速到醫院就醫能得到比較理想的救治效果,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心電不穩,可迅速進入圍心跳驟停,甚至死亡。
猝死是人類最嚴重的突發疾病,95%的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場所。當猝死發生后,要保證專業醫護人員在10分鐘內趕到發病現場是困難的。因此,培養熟練掌握心肺復蘇術的第一目擊者顯得尤為重要,學習白金十分鐘急救技術,應該成為每個人的人生的第一技能。當猝死發生時,第一時間為傷病者提供有效救護的人將會是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合格的第一目擊者,為挽救生命贏得時間。急救有"重視急救時效性,把握‘白金十分鐘’"的理念,互救重于急救,自救才是根本。
每延遲1分鐘胸外按壓或除顫,搶救成功率將下降10%左右
在急救白金十分鐘內,每延遲1分鐘胸外按壓或除顫,搶救成功率將下降10%左右。在安全原則基礎上,必須進行就地搶救,不要盲目轉運病人。只要抓住時機,掌握要點,即便是不太標準的搶救也會有效。不要把心肺復蘇神秘化,認為只有拿到權威的證書才能施救,也不需要過分擔憂因為操作給病人帶來的損傷。國內應當積極學習心肺復蘇,為了更好的自救和互救,人人掌握心肺復蘇已經是一個趨勢,練習心肺復蘇操作,可以選擇合適的心肺復蘇模擬人進行訓練操作,已便更好更快的掌握心肺復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