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這是一個醫學常識,也是世衛組織很早就提出的用藥原則。一般來說,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癥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給藥方式。近年隨著國家主管部門對輸液管理的加強和民眾對輸液風險認識的提升,我國大醫院對門診的輸液管理日趨嚴格,不少醫院甚至取消了輸液門診,相比之下,基層醫療結構仍是過度輸液的重災區。
由于輸液可將藥物直接輸入血液,在見效快的同時,不良反應發生也快。2015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中顯示,靜脈注射給藥發生的不良反應(ADR)占57.8%。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皮膚瘙癢、皮丘疹、惡心、嘔吐等,嚴重不良反應往往發病急,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除藥物因素導致的不良反應、輸液操作差錯等風險外,輸液過程也暗藏很多健康風險,包括熱原反應、肉芽腫等。輸液導致的熱原反應,其物質基礎是細菌內毒素。內毒素只有當細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菌細胞后才釋放出來,所以叫內毒素。靜脈輸液時由內毒素引起的發熱反應稱“輸液反應”。臨床表現為發冷、寒戰、面部和四肢發紺,繼而發熱、體溫可達40℃左右;可伴惡心、嘔吐、頭痛、頭昏、煩躁不安,老年人還可能出現心衰、死亡等,藥品生產本身帶有或輸液器材和操作不當都可引入致熱原。輸液中無菌指的是沒有活菌,死的細菌是存在的,內毒素是不可避免的。
更為重要的是,注射的品種越多、注射的療程越長,內毒素和微粒都會成倍累加,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也會成倍增加。另外大量微粒導致的微血管血栓、出血及肺動脈栓塞、肉芽腫等不良發應的發生是緩慢、長期的,人們切不可為了治療小病而濫用輸液,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濫用輸液可以形容是“大炮打蚊子”,蚊子是死了,但在浪費金錢的同時,又誤傷了身體。
對于當前仍有不少患者由于對醫學及合理用藥知識的匱乏,認為輸液能使疾病“好得快”,沒病輸液也能防病,兒童服藥麻煩,多輸液沒壞處,醫生不讓輸液就是不負責任等誤區,主動要求進行輸液治療的問題,對于患者來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不便,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使用輸液,“不主動要求輸液,也不要一味拒絕。而且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或有醫護人員監護的條件下輸液,以便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輸液過程中,自己也不要隨意調整輸液的速度等。鑒于我國輸液使用的數量巨大、公眾和醫務人員對輸液的風險的認識不足,專家建議我國設立“輸液安全日”,加強我國合理使用輸液的宣傳和教育,踐行藥物治療“安全、有效、經濟、適當”的原則。
注射給藥法訓練模型推薦:
高級靜脈穿刺手臂訓練模型,高級手臂靜脈穿刺及肌肉注射訓練模型,高級電子手臂靜脈穿刺訓練模型
高級手部靜脈穿刺訓練模型,全功能旋轉式動脈手臂穿刺訓練模型,高級手臂動脈穿刺及肌肉注射訓練模型
高級前臂靜脈穿刺外套,高級靜脈輸液腿模型,下肢足部靜脈注射仿真模型,高級電子上臂肌肉注射訓練模型
高級臀部肌肉注射與解剖結構模型,高級電子臀部注射訓練模型,臀部注射實習模型,高級手臂皮內注射模型
產品來源;http://www.sh-bou.com/product/product_71_1.html